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信息工程学院赴泰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探讨湖北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合作方向

【来源: | 发布日期:2025-10-24 】

(本网讯李盛、周先来报道)为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设置,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周俊组织骨干教师赴泰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探讨湖北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合作方向。作为随州本土成长起来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湖北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单位,其发展经验为我院教学科研提供了宝贵实践样本。

学院团队首先和泰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叶总监、人事部曾部长就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间实训课程建设,产教融合合作,学生实习见习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细致的意见交换。

讨论会首先由叶总监介绍了泰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的组成情况。其由设备组、工艺组、品质组以及生产组组成。生产部采用递进式的人才流通方案。第一阶段进行1-3个月生产组实践筑基,新入职或计划内部流通的人才,需优先进入生产组历练。此阶段不仅要熟悉核心设备的操作方法、安全规范与日常保养要点,还要深度参与生产全流程,掌握物料流转、工序衔接、产能核算等基础逻辑,建立对生产现场的直观认知,避免后续跨部门工作脱离实际。第二阶段进行跨组定向发展(根据岗位需求灵活调整),在生产组通过考核后,人才可结合个人职业意向(如技术深耕、质量管控)与部门人才缺口,选择进入设备组、工艺组或品质组。例如,进入设备组可深入学习设备维修技术与管理逻辑,进入工艺组可参与工艺优化项目,进入品质组可掌握质量检验标准与异常处理流程。这种流通模式能让人才找到适配的发展方向,也能打破部门壁垒,提升跨团队协作效率。

随后学院团队就学生实习中实习环境、生活条件、薪资待遇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咨询。在实习环境方面不仅关注工作场地的物理安全(如是否有安全防护设施、应急预案),还深入询问工作节奏(如日常工时、是否频繁加班)、团队协作氛围(如同事沟通模式、领导管理风格),以及是否有明确的实习指导机制(如是否分配导师、是否有定期工作反馈),确保学生能在安全、有序且有成长空间的环境中实习。在生活条件方面,围绕学生的“衣食住行”,比如住宿方面会确认宿舍位置(是否距离工作地过远)、住宿标准(几人一间、是否有独立卫浴与空调)、安全保障(宿舍安保措施);生活配套上会了解周边是否有超市、食堂或便捷交通,同时明确是否提供住宿补贴、交通补贴或餐补,切实解决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顾虑。薪资待遇方面,聚焦薪资的 “透明化与保障性”,除了询问基本工资数额,还会细化到薪资构成(是否包含绩效奖、全勤奖)、发放时间(是否按月准时发放、发放形式),以及权益保障(是否为实习生购买意外险或工伤保险、加班是否有加班费,放假是否扣除工资等),避免学生因薪资模糊或保障缺失蒙受损失。

讨论会最后双方围绕学生实习实践合作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问题展开了深入且广泛的交流,尤其聚焦电子产业本地人才流失严重这一核心难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以“提前触达、强化黏性” 为核心的解决方案,为后续合作落地提供了清晰方向。电子产业对技术型、实操型人才需求迫切,但本地不少学生实习后倾向于前往一线城市就业,导致企业前期投入的培养成本流失,也影响学院与本地企业的长期合作稳定性。讨论会指出,在前期宣传方面学院可以联合本地电子企业走进校园,开展 “企业开放日”、“行业分享会” 等活动,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分享职业发展路径,让学生直观了解本地企业的技术实力、晋升空间与薪资福利,扭转 “外地就业更优” 的固有认知。在合作时间方面,可以将实习合作启动时间提前至学生大二、大三阶段,而非传统的毕业季前。例如大二下学期开展企业认知实习,大三上学期启动定向培养计划,让学生更早接触本地企业,通过长期互动建立情感连接与职业归属感。

                                        (一审:李盛  二审:张香村 三审:周俊)